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训练 >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编辑:sqxzgg 时间:2021-12-12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排队枪毙”只是后来的戏称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这种战术的正确名称叫线性步兵战术(Line Infantry),虽然看起来有些蠢,但这种战术确实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第一个原因是指挥效率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17-19世纪中叶,也就是排队枪毙战术盛行的年代,欧洲虽然已经掀起了工业革命,但电灯电报等新事物还未出现,指挥官只能通过书信和声音发布命令,基层军官要想让战斗意愿并不高的士兵听从自己的命令前进或开火,那就必须让士兵待在自己声音能够传递的范围内,这和古代战争中排兵布阵传旗擂鼓没什么区别,目的在于确保每个士兵都在掌控之中,完成作战计划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第二个原因是火枪糟糕的性能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当时装备的大多是燧发滑膛枪,糟糕的性能使得士兵尽管双腿发抖,也敢在距离敌人不到百米的距离射击,因为命中率实在太低了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1810年,普鲁士的沙恩霍斯特,用几种型号的燧发枪在160码(约146米)的距离上,射击一块30米宽1.8米高的木板墙,命中率有50%左右,其中普鲁士1782式燧发枪的命中率只有32%。而当距离提高到320码(约292米)的时候,命中率只有21%-27%。

这还是在训练场上,一名熟练的火枪手所取得的效果,如果在紧张战场上,要求前几天还拿着锄头的农民拿起火枪射击,天知道他会射到哪里去。所以,在当时的步兵训练中,压根就没有系统的瞄准训练,火枪上也不会安装标尺之类的东西。

除了射击精度糟糕,另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火枪射速十分感人,一个熟练的火枪手,一分钟内也只能射击2-3发。并且,在当时的欧洲军队中,实弹射击训练可以说是一年一度的事情,就连最富裕的英军,一年的训练配给也只能让每个步兵打30发实弹,比较穷的俄国,每个步兵每年只有6发实弹训练。

虽然由于火枪性能和训练水平的限制,单个火枪手很难打到敌人,但一大群人组成线列同时开火,总有人能打中,有效提高了命中率。

第三个原因是士兵的素质。

1800年,一半英国人和6成的普鲁士人大字不识一个,俄国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2%,这导致普通士兵很难执行复杂的战术。另一方面,拿破仑战争之前,参军基本上都是底层平民逃离贫困,失业以及法律制裁的手段,普通士兵对君主的忠诚和战斗意愿基本为零,打胜仗还好说,一旦遇到点挫败,极容易崩溃,这也是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能够横扫欧洲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让这样一群士兵走上战场并坚持战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排成紧密的线列阵型,一方面给予士兵足够的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后排的士兵堵住前排士兵的退路,防止士兵临阵逃跑,必要时还要在后面安排拿着长矛的督战队。

尽管有了线性步兵战术,但在战场上并不是傻站着和敌人对射,通常情况是一边射击一边向前移动,等到距离敌人距离足够近的时候,再装上刺刀发起冲锋,直到一方被彻底击溃。

19世纪中叶,随着后膛枪的出现以及枪械加工水平的提升,火枪的精度、射速、威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线性步兵战术成了名副其实的排队枪毙,自然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个省的督军,权力非常大,威风八面,到底能拥有多少军队?

民国可谓军阀遍地,一省之督军则为一省中实力最强的军阀,别的小军阀也得恭恭敬敬地向他低头服从。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所谓督军,实则是一省最高军事长官,但是因为时逢乱世,唯一能够维持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势的便是军队,所以督军除了掌控一省军队之外,还会控制一省的行政权力。

如何训练狗中枪倒地:如何训练狗随行 17-19世纪的欧洲火枪部队为何要用“排队枪毙”的线列战术?

所以,督军实为一省的最高领导者。

既然是军阀,那么一个省的督军自然便会拥有极高的自主权,这样的督军又能够拥有多少军队呢?

说白了,一个督军能够拥有多少军队,这得看他的口袋里有多少钱,也就是说这个省的经济实力如何。

督军想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势,手里得有枪有炮,得有军队。

督军想要打下更多的地盘,拥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势,手里就得有更多的枪炮,更多的军队。

买枪买炮,需要钱吧?没有钱,谁卖给你?

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得需要更多的军队,养活一个军队,也需要钱吧?没钱的话,军队也不会跟你混。

当然了,实在没有钱,却又想买枪买炮,想扩充军队的话,一来可以投靠别人,从而换取更多的利益;二来可以向别人借,再用借来的钱去扩充自己的实力;三来可以自己想方设法地赚钱。

投靠别人,是几乎所有小军阀的选择。孙殿英从一个小混混起家之后,也为了能够不断地扩充自己的势力,投靠过很多人,如张宗昌,如蒋,后来更是投靠了日本人。

向别人借钱,实际上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在这得说说段祺瑞,向日本人借了一亿多,结果最后却没有还,这在当时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了。

最后,既不想投靠别人,又不想向别人借钱或者借不到钱的话,那就只能自己赚了。当时,最会赚钱的有两个军阀,一个是阎锡山,一个是张作霖。

阎锡山和张作霖之所以最会赚钱,实际上在于他们最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地盘,发展自己地盘上的经济,而不是只懂得掠夺。

阎锡山在辛亥革命中坐上山西军政府都督的时候,山西可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省,要钱没钱,要粮没粮。

但是,山西到了阎锡山的手上之后,却得到了快速地发展,阎锡山在向外延申失败之后,埋头发展,用了几年的时间,竟然硬生生地将一个贫困省变成了模范省,不可谓不厉害。

冯玉祥和阎锡山一比,可就差远了,他虽然一度控制过好几个省,可正因为不会经营,只懂得掠夺,以至于最后身败名裂,再也爬不起来,阎锡山却被称为民国政坛的“不倒翁”。

除了发展经济之外,阎锡山还同时发展教育和军事,这也让他的实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阎锡山在1912年的时候,手上可用军队也不过只有1万多人而已,此后他不断地扩充军队,到了1927年的时候,他手上的军队便已经达到了13万,1930年时则达到了20万,这个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

1937年,阎锡山成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之后,仍在继续扩充军队数量,已近30万之多。

阎锡山之所以能够养得起这么多军队,便在于他懂得发展经济,所以他的手上有足够的钱去扩充军队。

张作霖成为奉天督军的时候,手上只有一个第27师,后来吞并了冯德麟的第28师彻底掌控了奉省,这才得以加快发展和扩充自己实力的步伐。

第27师即便满编了也不过1.2万人左右,后来当上了奉省督军,吞并了第28师,又增编了第29师,也不过3万多人。

但是,张作霖和阎锡山一样,他也很注重自身的发展,所以奉省在他的领导下,经济实力也稳步上升。

经济发展了,手上有钱了,当然得扩充军队了。

1918年时张作霖又增编了1个师和5个混成旅,此时他的军队应该已经有七八万之多了。

后来,他兼并了吉、黑二省之后,军队数量自然更加多,1926年之后,张作霖手上的军队达到了35万,算是奉军的巅峰时期了。当然了,这时候的张作霖已经不是一个省的督军,毕竟东三省全在他的手上。

张学良接手了奉系之后,向蒋低头,奉军也因此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人数仍然多达30万。

由此可见,张作霖留给张学良的家底绝对不少,只可惜小张太窝囊。

可是,如果是马步芳、马鸿逵和盛世才这样的军阀,他们虽然也各自主政一省,但他们手上的军队显然就不如阎、张。

原因便在于他们所擅长并不是发展和经营自己的地盘,而是擅长于掠夺之事,所以他们兜里的钱支撑不起他们养太多的军队。

所以,一个省的督军能够拥有多少军队,说白了还是得看他兜里有多少钱,钱多了,军队自然也就多了。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