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医疗 > 2型糖尿病的症状:2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二型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型糖尿病的症状:2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二型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编辑:sqxzgg 时间:2021-12-03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2型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2型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病变,在不同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问上医”为您详细介绍。

2型糖尿病的症状:2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二型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型糖尿病的症状:2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二型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糖尿病的不同阶段总的来说,可根据胰岛β细胞受损程度,将糖尿病大致分为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的症状、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这3个阶段。

(1)胰岛素抵抗阶段

β细胞能分泌足量胰岛素2型糖尿病的症状,但身体组织对胰岛素不那么敏感,无法及时在胰岛素的指挥下,快速处理葡萄糖。于是,β细胞就会分泌更多胰岛素,来完成同等降血糖任务,故此阶段的患者常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2)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阶段

胰岛素抵抗情况下2型糖尿病的症状,β细胞需要长期分泌大剂量胰岛素,负荷过重,分泌功能逐渐下降。如同一匹千里马跑久了,也会累趴下。

(3)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

到一定程度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会完全丧失,再怎么服用促分泌剂,都不管用2型糖尿病的症状。好比累死的马儿再怎么挥鞭都没用一样。

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不同(1)胰岛素抵抗阶段:应用胰岛素增敏剂

此阶段常需要服用胰岛素增敏剂,让体内的细胞更“听胰岛素的话”。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为胰岛素增敏剂,常用于处于胰岛素抵抗阶段的糖尿病患者。

(2)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阶段:应用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促分泌剂

此阶段常需要服用胰岛素促分泌剂,让β细胞恢复部分分泌功能。磺脲类、格列奈类为胰岛素促分泌剂,常用于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阶段的患者。

(3)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丧失:应用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

到此阶段后,需要体外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为提高注射进去的胰岛素的效率,也常需要服用胰岛素增敏剂。

此外,任何阶段均可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减少肠道吸收碳水化合物的量。

在治疗时需要注意哪些事情?治疗糖尿病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为服用药物时该如何规避副作用。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的副作用较少,要实在说有的话,就是会使人“变瘦”。少部分患者用药后会感到胃不舒服、腹泻。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乳酸中毒。严重贫血、肝功能不好、肾功能不好、或者合并严重的肺部疾病或心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不建议服用。

(2)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最大的副作用是肝损害以及增加血容量,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不建议心功能不全者服用。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增加体内的水分潴留,导致体重增加。

(3)磺脲类

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后,患者的食欲可能增强,因而可能使其体重增加。因此,它适合体重较轻、体型偏瘦的糖尿病患者。

此外,磺脲类药物易引起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或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时,严禁服用磺脲类药物。

(4)格列奈类

格列奈类也属于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主要适用对象为不胖、胰岛素有一定分泌能力、对磺脲类失效的糖尿病患者。

格列奈类药物容易造成肝脏损伤,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最好不用。此外,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和哺乳妇女及儿童、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5)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或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由于我国居民普遍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白面为主食,非常适合中国人服用。它特别是餐后血糖较高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患者服药后会普遍有排气过多、腹胀的症状。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健康人的血糖标准是多少?什么是二型糖尿病?

【专业医生帮您做解答】

2型糖尿病的症状:2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二型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型糖尿病的症状:2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二型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一起来看这样几个问题,问题中的几个数字都是平常经常听说的,但搞不清楚这几个数字代表的意义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大有人在:

2型糖尿病的症状:2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二型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血糖只要不起过6.1mmol/L就肯定没问题吗?

血糖只有超过了7.0mmol/L就是糖尿病了,在这个值以下就不用担心?

吃了饭的血糖只要不高于7.8mmol/L就肯定没问题吗?

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1.1就表明血糖正常,肯定不是糖尿病?

对以上的几个问题,您认为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如果告诉您,上面的说法都不正确,您相信吗?但不信也得信,因这些说法都不正确。

首先,判断血糖正常与否要同时考虑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两个数值,只看一个数值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为这两个数值即可同时升高,也可分别升高,且临床统计证实: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的发生往往早于空腹血糖升高出现。

其次,《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血糖实行分层管理,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划分出一个区间称为糖尿病前期,属于血糖异常升高期,积极干预治疗可逆转至正常而不发展为糖尿病。

综上所述,关于血糖正常、异常与糖尿病的标准如下,请特别注意标准中的“及”与“或”:

正常血糖: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

糖尿病: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当血糖升高时,要对血糖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应进行分型:

1型糖尿病: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缺失,绝大多数为先天性缺失,故患者发病年龄很少,多在儿童时期被诊断,必须终生接受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无效,此类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5%。

1.5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为青年人,发病初期口服降糖药有效,但随后病情进展迅速,常在几年内原有自身胰岛细胞迅速受损凋亡,直到全部死亡而转为1型糖尿病,需终生接受胰岛素治疗。这是近年来临床中发现的糖尿病新类型,被称为1.5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能力下降,并不断发生凋亡,随着胰岛细胞数目不断减少,胰岛素分泌量越来越少,血糖越来越高。因胰岛细胞凋亡后不可再生,此类型糖尿病一旦发生即不可逆转,且随病程的延长不断进展,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糖尿病患者中95%属于此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哪种类型的糖尿病,造成血糖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体内胰岛素的缺乏,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可弥补胰岛素的不足,因此糖尿病是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与健康人一样享有正常生活,关键是对糖尿病要有正确的认识,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合理治疗。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