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医疗 >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8-14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图片看不清楚,疑似小瓜虫吧?在此仅以小瓜虫为例作答如下泰国斗鱼繁殖。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淡水鱼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它们是一种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泰国斗鱼繁殖。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当然,对该病的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一泰国斗鱼繁殖、小瓜虫虫体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顾名思义,发生白点病后,病鱼皮肤上出现明显的白色小点,好像身上撒了一层盐的结晶,且粗糙不平泰国斗鱼繁殖。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成熟的虫体较大,直径可达1毫米,肉眼可见泰国斗鱼繁殖。虫体通常引起鱼的皮肤分泌大量的粘液,粗看好象真菌感染引起的菌丝样外观。但多数情况下,病鱼的头部和病死的鱼才能见到明显的白点。一些病例则在鳃上较明显。由于虫体的寄生,常引起病鱼因皮肤瘙痒不适而在池底和池壁上蹭擦,有时在水面作短时的翻肚运动。患病后期,病鱼常出现窒息和聚集在流水的四周,通常不吃食。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显微镜下,虫体呈圆形,作阿米巴样的滚动运动。虫体中央有“C”形核。感染期幼虫却没有这种“C”形核,但能在水中作逆水游动。这种幼虫一旦遇到鱼体,即钻入鳃或皮肤的上皮层。一旦幼虫钻入宿主鱼皮肤或鳃之后,药物就难以进入对它们起作用了,因此时有皮肤、鳃的上皮和粘液的保护。所以,适时杀死感染期幼虫对防治该病是极其重要的。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二、小瓜虫生活史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多子小瓜虫是一种原虫,由感染鱼或携带虫体的其它生物、器械带入鱼塘。也可随鱼塘的引入水源进入鱼池。成熟的虫体离开病鱼后立即形成胞囊,粘附在鱼池底、壁或其它固体表面,胞囊内逐渐分裂成许多小个体,即幼虫母体,通常一个胞囊能形成2000多个幼虫母体,最后破囊而出,变成感染性幼虫,此期虫体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人宿主鱼的皮肤和鳃。如果在1~2天内没有发现宿主鱼,幼虫会自行死亡。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所以小瓜虫实际上是一种专性寄生虫,只有依赖宿主才能生存。进入上皮层后,虫体变圆,成为滋养体,此时由于有宿主上皮层和粘液的保护,一般化学药物很难杀死它们。仅在胞囊期和幼虫期,才对药物敏感和易于被杀死。小瓜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要的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不同,虫体通常在15~25℃最易感染宿主鱼,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通常不会发生白点病。在24℃时,生活史为4天,但在7℃以下,往往需要5周以上。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有人还发现,虫体能够在上皮细胞层下面进行复分裂,这是多子小瓜虫三期生活史的一个旁路发育阶段,这时可以看到大小相似的复分裂虫体细胞在宿主的上皮层下面呈排或呈丛聚集。当虫体发育到这种情况时,则很难杀死它们,因为这种虫体通常不会离开宿主。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三、小瓜虫的致病作用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现在人们还没有准确了解虫体致死宿主鱼的真正原因。但一些现象可以提供一些线索。鳃、皮肤上皮细胞因为虫体的入侵常常增厚,其结果是妨碍了鳃丝对氧的摄入,鳃丝、鳃片的变形也限制了氧气的流通,虫体寄生占据空间也妨碍鳃丝上氧气的通过,这些都对鱼的呼吸形成障碍。鳃上皮的脱离也可以导致鱼体的电解质、营养物和体液的丧失,使鱼体营养失调、渗透体系受到破坏。再者就是细菌和真菌也容易继发感染。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四、小瓜虫病的进塘预防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几乎所有淡水鱼类都可以感染小瓜虫,在鱼塘灌满水之后,至少要自净3天以后才能放入鱼苗,因为即使随水源引入了幼虫,在它们没有找到宿主感染时,2天后会自行死亡,如果水温较低(低于10℃),则自净时间相应延长。也可以用硫酸铜泼洒鱼塘,杀死水中的虫体、幼虫或胞囊。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需要注意的是,对新引进的鱼苗必须仔细检查其有无病状或寄生虫存在,最好送少量鱼苗到专门的鱼病实验室进行检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新引进来的鱼苗进行隔离饲养1周,并及时观察有无异常表现。曾经在病鱼塘使用过的工具、器械,一律要进行消毒或强烈阳光下曝晒,否则不能再在健康鱼塘使用。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如果一个鱼塘曾经发生过白点病,那么在重新养鱼之前,鱼塘必须要进行处理:彻底干塘,撒生石灰(200公斤/亩塘),并且在烈日下曝晒一周,曝晒时池塘表面温度需要在40℃以上。

泰国斗鱼繁殖:泰国马尾斗鱼腹鳍、尾鳍针洞怎么办?

此外,保证饲养鱼的营养和饲养管理也非常重要,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鱼,很容易发生白点病。

五、小瓜虫病的治疗

在鱼体上寄生的小瓜虫,不是各个生长时期都对药物同样的敏感,只有那些基本成熟,即将脱离鱼体的虫体才对药物敏感,因为此时它们外面的保护层(上皮细胞和粘液)很薄,药物容易渗透进去;而在其它时期(早、中期)的滋养体,由于外面包被一层较厚的宿主保护层,药物难以渗透,所以很难将它们杀死。因此,在治疗上,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一种即使对虫体很有效的药物,都需要连续使用多个疗程,才能完全杀死虫体,疗程之间间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期的具体长短视水温而定。

(1)福尔马林

福尔马林是37%的甲醛和5%~15%的甲醇混合水溶液,甲醇的作用是防止甲醛的分解。

病鱼可用125~250毫升/立方米的福尔马林浸泡1小时(水温21℃),治疗浓度不能超过167毫升/立方米。治疗时要充分、加强充氧,治疗后立即换清洁的水,并充氧。有人用15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浸洗鱼种10~15分钟。可以用福尔马林泼塘,浓度是15~25毫升/立方米,即1亩塘(1米水深)用福尔马林10~16升。

(2)硫酸铜或络合铜

国内多数资料报道:硫酸铜不能用于治疗小瓜虫病,因为硫酸铜对小瓜虫不但无效,而且还能刺激小瓜虫更快形成胞囊,加快虫体繁殖速度,加剧病情等等。但国外一直将硫酸铜作为治疗小瓜虫病的最适合的药物,国内也有少数报道肯定硫酸铜在小瓜虫病治疗上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硫酸铜后,只能刺激小瓜虫脱落,并不能杀死虫体,并且还有很多藻类会被杀死,导致水中的溶氧量变低,特别是在高水温时更是如此,鱼可能因缺氧而死亡。

此外,如果应用硫酸铜泼塘,一定要进行逐级稀释,方能保证浓度的均一性。尽量使用络合铜替换硫酸铜治疗小瓜虫病,其优点有以下3点:

①络合铜不像硫酸铜那样容易沉淀或被珊瑚、池底淤泥等吸附;

②络合铜在pH2.0~8.5范围内更加稳定,不易与其它化合物如碳酸盐起反应,保持其疗效;

③络合铜的毒性比硫酸铜低。

(3)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使水体中的有机物氧化,其中包括鱼体上的寄生原虫和体表寄生虫。治疗浓度取决于水体中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一般最小治疗浓度是2克/立方米。如果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过多,则需要20克/立方米。较简单的决定高锰酸钾的治疗浓度的方法是首先用2克/立方米的浓度,使水体变成葡萄酒红色,视水色变淡时即需加药致最初时用2克/立方米浓度时的水体葡萄酒红色,颜色保持8小时以上者,则可以达到治疗效果。要使高锰酸钾充分溶解且均匀,不然,容易使鱼体中毒。用1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短时(20分钟)浸泡治疗小瓜虫病也是有效的。

(4)食盐

食盐溶液浸泡也是治疗淡水鱼小瓜虫病的较好方法,2‰~3‰浓度的盐水浸泡用于治疗和预防均有效。但有些地方也出现了耐盐虫株,它们可以抵抗3‰甚至5‰的盐溶液浸泡。

(5)石硫合剂 敌百虫溶液

每立方米水体用3~5克石灰硫磺液和0.2~0.5克90%的敌百虫溶液加水全池泼洒,连用5天,一般施药10天后,病鱼停止死亡。

备注:自制石灰硫黄合剂,简称石硫合剂。为暗褐色有臭味液体,呈碱性。由石灰、硫黄、加水煮制而成,常用配料比为生石灰∶硫黄∶水=1∶2∶10。准备好所需热水(半开约70℃)。先将少量热水倒入锅中,然后将敲碎的生石灰放入锅内搅拌溶化,待石灰完全化开后,捞出锅内的石灰渣,补充一些热水,并缓慢将硫磺粉倒入(最好用热水将硫磺粉调成糊状),边倒边搅拌,再将剩余热水加入锅内,同时标记水位线,为减少补充水量的次数,可随即另加30%~40%的水量(热水),此后需保持旺火(火力要大而稳定),边煮边搅(在煮制的整个过程中不得停止搅拌),沸腾后开始计算时间,随时用沸腾的开水(水温至少在80℃以上)补足所标记的水位线下的水量,当药液呈深红棕色(酱油色)透亮时(渣子呈黄绿色)停止加热。冬季煮熬时间大约45~55分钟(夏季气温高时间短些)。用沙布滤除药渣,待原液冷却后用波美计测定浓度,或用称量法测算浓度(宜用天平或小秤),据实验冷确前后波美度会误差2~3度(前低后高),熬制的原液可达波美20~28度(一般为23~24度)。

(6)辣椒生姜合剂

将辣椒粉和生姜加水煮沸30分钟,连汁带渣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4天,一次用量分别为0.8-1.2克和1.5-2.2克。

(7)青蒿末

每100公斤鱼用30~40克青蒿末拌饲投喂。

(8)提高水温

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缓慢提高水温到28℃以上,虫体可以死亡脱落。

(9)其它

施用市售杀灭小瓜虫等寄生虫专用药物,可参考使用。

六、治疗小瓜虫注意及要点

1.水温15~25℃易发。

2.不耐低温,10℃以下自动死亡。

3.不耐高温,30℃以上基本不见

4.胞囊无药可进,只有晚上破包囊繁殖的幼虫才能杀死,所以,半夜前后是最佳的用药时期

5.清水塘易繁殖,水体尽量保持一定水色。

6.晚上用药的效果好些。因为小瓜虫幼虫的孵化时间通常在夜间即午夜至凌晨,故用药最好在凌晨前进行,以便杀灭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幼虫。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渔人刘文俊。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