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
学名独角鹦鹉: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独角鹦鹉:Ciant panda
分布于中国的四川、陕西、甘肃。中国特有种独角鹦鹉,野生数量不足1000只,人工饲养约100只。
大熊猫(又名大猫熊)栖居于海泼20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独角鹦鹉。独
居,昼夜均有活动和休息,无定居独角鹦鹉。视、听觉较差,嗅觉尚好,体态笨拙,善攀爬,会游泳。以竹叶、竹笋、竹杆等为食,偶食小动物、鸟卵。
繁殖期春季,孕期80-160天,每产1-2仔,5-7岁性成熟,寿命25-
30年。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出,1963年繁殖成功,1978年人工 授予精繁殖成功,1993年全人工哺育成功,1999年人工辅助母兽哺育双仔成功。
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雪豹
学名:Panthera uncia
英文名:Snow leopard(0unce)
分布于中国的四川、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国外见于中亚地区。
雪豹的突出特征是尾部长而粗大,与体长比例为1:0.75至1:1之间。它们栖居于海拨2700-6000米的高原裸岩地带。独居,夜行性,晨昏 活跃。感官敏锐,性机警,行动敏捷,善攀爬、跳跃。以山羊、岩羊、斑羚、鹿等为食,兼食黄鼠、野兔等小型动物。
繁殖期2-3月,孕期93-110天,每产2-4仔,2-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5年开始饲养展出,199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1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小熊猫
学名:Aliurus fulgens
英文:Kesser Oabdam ,Red Pabda
分布于中国的陕西、四川、甘肃、云南、西藏。国外见于缅甸、
印度、锡金、尼泊尔等地。
小熊猫(又名小猫熊)栖居于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丛林地带
。集小群,夜行性。感官不甚灵敏,性机警、温顺,灵活、善攀爬。
以竹叶、竹笋、树叶、果实、小鸟、鸟卵等为食。
繁殖期2-3月,孕期3-4个月,每产2-3仔,约2岁性成熟,寿命
约10年。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1967年繁殖成功。
为国家2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
麋鹿
学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Milu
(Pere David’s Deer)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1级保护动物
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
河马
学名:Hoppopotamus amphibius
英文名:Hoppopotamus
分布于非洲热带的河流间。
河马栖息在河流附近的沼泽地及芦苇中。成对或结小群,夜行性,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水中,无定居。性温和,善游泳,皮肤排出液体含红色色素,俗称为“血汗”。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偶食陆地作物。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8个月,每产1仔,3-5岁性成熟,寿命40-50年。北京动物园1957年开始饲养展出,1959年繁殖成功。
本科仅2属2种动物,为非洲特有种。它们吻部宽大,四肢短粗,躯体似粗圆桶,胃3室,不反刍。鼻孔在吻端上方,与眼、耳同一平面,这样它们在水中时,只需将头顶露出,就能够嗅、听、视兼呼吸。
河马常常潜伏在水中,每隔3-5分钟到水面呼吸一次,最长能潜伏半小时。它们的皮肤长时间离水会干裂,而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
金丝猴
学名:Pygathrix roxellanae
英文名:Snub-nosed Monkey
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和湖北。中国特有种。
金丝猴(又名仰鼻猴)生活在海拔1500 ;3000米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群居,日行性,树栖性。性机警,善攀爬,行动迅捷,喜在清晨鸣叫。以各种树叶、嫩枝、果实、苔藓等为食,亦食昆虫、鸟卵和雏鸟。繁殖期9—11月,远期孕期约7个月,每产1仔,6岁性成熟,寿命 18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
被列入
金丝猴是驰名世界的珍稀动物。分布于中国的四川、甘肃、陕西、湖北、云南、贵州。国外仅见于越南。金丝猴共有3个亚种(或单型种)即:金丝猴(Pygathrix roxellanae)、(P. r. bieti)、贵州金丝猴(P. brelichi)
学名:Anthracoceros coronatus
英文名:Malabar Hornbill
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等省区。国外见于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及。
(又名斑犀鸟、印度斑犀鸟)因其头上部生有带黑斑的冠状盔突而得名。它们栖居在热带、亚热带森林中,集小群,日行性。树栖,留鸟。性机警,稍遇惊吓,立即飞去。飞行时喜滑翔,头颈前伸,酷似飞机,故得名"飞机鸟"。以各种果实为食,亦食昆虫等。
繁殖期4-5月,营巢于树洞、岩洞中、每产2-4卵,孵化期约1个月,晚成鸟。北京动物园1978年首次饲养展出。
中国II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
白鹤
学名:Grus eucogeranus
英文名:Siberian White Crane
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国外见于、印度、伊朗、阿富汗、日本等地。
白鹤(又名西伯利亚白鹤)栖息于开阔平原、苔原的河、湖、池、沼浅水水域。成对或结小群,迁徙时集大群,日行性,性机警、胆怯。候鸟,迁徙飞行时排成"一"字形或"V"字形。以植物叶、嫩芽、茎、块根等为食,偶食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昆虫。
繁殖期6-8月,营巢于沼泽地土丘或水中小岛上,每产1-2卵,孵化期30-31天,早成鸟,3-5岁性成熟,寿命约50-60年。北京动物园1957年首次饲养展出白鹤,1989年繁殖成功。
中国1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属涉禽,体型大小不一。喙、颈、腿长,4或3趾,后趾退化。生活在近水处,飞行时头颈前伸,两腿后伸,鸣叫声清脆、响亮。共分为12科190种。
大型涉禽,头顶裸露无羽,颈、腿甚长。足4趾,后趾退化,位置较前3趾高。飞行时头颈和脚分别向前后伸直,常常发出喇叭声样的宏亮叫声。共分为4属15种,中国有2属9种。
丹顶鹤站立时尾部、颈和脚黑色,白鹤尾部黑色,其余白色;飞行时丹顶鹤尾部和翼尖白色,次级飞羽、颈和脚黑色,白鹤整个飞羽黑色。
眼镜蛇
学名:Naja naja
英文名:Cobra or Indian Cobra
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国外见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
眼镜蛇(又名膨颈蛇)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地的各种环境中。独居,昼夜均有活动。性凶猛,遇异常时,昂起身体前部,并膨大颈部,发出"呼呼"声。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
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北京动物园19 年首次饲养展出眼镜蛇,1970年繁殖成功。
中国一般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
独角犀
学名:Rhinoceros unicornis
英文名:Indian Rhinoceros
分布于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
独角犀(又名印度犀)生活在高草地、芦苇和沼泽草原地区。独居、夜行性。视觉较差,嗅、听觉灵敏,行动迟缓,喜泥浴,几乎无天敌。晨昏觅食,以树叶、野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17-18个月,每产1仔,4-7岁性成熟,寿命可达50年。北京动物园1958年开始饲养展出。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本目包括3科6属16种动物。它们多是些大型草食动物,其特征是第三趾发达,其余趾不发达或退化,躯体的重量及全足的中轴线也在第三趾上。
独角犀的头颈部、肩部和臀部具有又大又厚的皮褶,皮上还有许多圆钉似的突起,形如古代武士的甲胄。但皮褶之间的皮肤却很细嫩,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而它们几乎每天都进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虫叮咬。
大猩猩
学名:Gorilla gorilla
英文名:Gorilla
分布于非洲的喀麦隆、加蓬、几内亚、刚果、扎伊尔、乌干达等地。
大猩猩是最大的,身高可达1.7米左右,体重近300千克,有三个亚种:低地大猩猩、高山大猩猩和中非平原大猩猩。大猩猩栖居于海拨1500-3500米赤道热带雨林地带。集家族小群,日行性,具社群行为、领域行为。雌性及幼体常在树上活动、休息,成年雄性多在地面觅食。以树叶、嫩芽、花、果实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8.5-9.5个月,每产1仔,7-10岁性成熟,寿命40-50年。
北京动物园1979年开始饲养展出,1982年繁殖成功。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绯胸鹦鹉
学名:Psittacula alexandri
英文名:Red-breasted Parakeet
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国外见于印度、孟加拉、缅甸、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绯胸鹦鹉(又名鹦哥)栖息于海拨不高的山麓林带,群居,日行性,夜间与八哥、鸦类混群栖于树上,留鸟。树栖,善攀缘,嘴脚并用,沿直线飞行,喜鸣叫,声音响亮、粗厉,经训练能仿人言。以坚果、浆果、嫩枝芽、谷物、种子等为食。
繁殖期12月一次年4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3-4卵,孵化期约1个月,晚成鸟。
北京动物园建园时即有饲养展出绯胸鹦鹉。
中国II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褐马鸡
学名: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英文名:Brown Eared-Pheasant
分布于中国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区。中国特有种。
褐马鸡(又名角鸡)栖息于低山丘陵林中。集群,日行性,喜沙浴,善奔走,性机警。留鸟。以植物嫩叶、芽、茎、花、果实、种子等为食。繁殖期4-6月,营巢于林间灌丛、草丛中,每产6-9卵,孵化期26-27天,早成鸟,2-3岁性成熟。
中国1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野马
学名:Equus caballus
(Equus przewalskii)
英文名:Wild Horse
分布于中国的新疆部分地区。国外见于蒙古。野生种难寻觅。
野马(又名蒙古野马、普氏野马)生活在草原、丘陵、及沙漠地带。集群,日行性,无定居。感官敏锐,性机警、凶野,耐饥渴,善奔跑。以野草、苔藓等为食。
繁殖期5-6月,孕期11个月,每产1仔,3-5岁性成熟,寿命25-30年。北京动物园1980年开始饲养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1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本科野马体型不大,但比较粗壮,与家马的主要区别是:头部比例较大,耳小,颈上短鬃是竖立的,额上无额毛,吻部为白色的。
白熊
学名:Ursus Maritimus
英文名:Polar Bear
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国家。 白熊(又名北极熊)是仅次于阿拉斯加棕熊的陆生最大食肉动物之一,体重可达750千克。白熊栖居于北极附近海岸或岛屿地带。独居,常随浮冰漂泊。性凶猛,行动敏捷,善游泳,潜水。以海豹、鱼及鸟、腐肉、苔原植物等为食。
繁殖期3-5月,孕期约8个多月,每产1-4仔,4-5岁性成熟,寿命
25-30年。北京动物园1953年开始饲养展出,1962年繁殖成功。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阅读:
哈士奇纯种的有什么特征
肩高:公犬53~60公分,母犬51~56公分;体重:公犬20~27公斤,母犬16~23公斤;颈部:中长,站立时直立并抬头挺胸,由肩部强而有力的耸立且有适度的颈拱。
狗的习性是什么
狗是食肉动物,容易和适宜消化肉食食品,进食时不大咀嚼。狗不能在行进中排便,喜啃咬,有自我防御能力能把毒食物吐出来。狗用唾液中水分蒸发来散热,狗在群居时有“等级制度”和主从关系,狗屁股和尾巴摸不得。
可蒙犬和波利犬的区别是什么
可蒙毛色以白色为主、奶白色,波利毛色以黑色为主、棕褐色。波利的体型比可蒙犬小,波利绳毛粗,下有细小的被毛,可蒙绳毛细,毛质硬。可蒙性格相对憨厚、沉稳,波利则活泼好动。
猎狐梗和雪纳瑞的区别是什么
猎狐梗性格机警刚烈,雪纳瑞友善活泼。猎狐梗比雪纳瑞脸更长,雪纳瑞毛比猎狐梗长很多。猎狐梗源于英国,雪纳瑞源于德国,不含英国血统。
上海凯利蓝梗俱乐部:安徽合肥拟禁养中华田园犬等38种烈性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合肥市人大网站公布《合肥市养犬管理条例》全文上海凯利蓝梗俱乐部,该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然而最近很多人了解到《合肥市禁养犬名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包含中华田园犬上海凯利蓝梗俱乐部、德国牧羊犬、秋田犬、松狮犬等犬种。禁养名录中,包括的犬种分别是:比利时牧羊犬上海凯利蓝梗俱乐部、弗兰德牧羊犬、荷兰牧羊犬、苏俄牧羊犬、中亚牧羊犬、德国牧羊犬、高加索牧羊犬、安纳托利亚牧羊犬、拳师犬、标准牛头梗、美国恶霸犬、斯塔福斗牛梗、土
日本狂犬病发病率:被没有狂犬病的狗狗咬了会不会得狂犬病? 上海狂犬病发病率
新年好日本狂犬病发病率。如果你确定狗狗没有狂犬病,那么恭喜你,你不会感染上狂犬病。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犬、病猫、病狼等,但不一定被他们咬伤就一定会被感染,其发病因素与咬伤部位、创伤程度、伤口处理情况及注射疫苗相关。动物体内有狂犬病毒不一定代表它具有传染性日本狂犬病发病率,如果狗、猫等温血动物在狂犬病发作后的3~5天内100%会死亡,有文献提及有罕见的是8天死亡,而有医学证明只有它死亡前3~5天内才是传染期,这时被咬感染病毒的危险较高。
小博美犬的寿命有多长:饲养博美犬时,有哪些禁忌不能碰? 博美犬寿命有多长时间
你好,博美是非常容易饲养的,要想养出健康的狗狗,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啦小博美犬的寿命有多长、1.刚抱回来的小博美,身体抵抗力非常弱,领养回来以后不能在15天之内带出门小博美犬的寿命有多长。不要抱回家后,觉得太脏,就给它洗澡,其实这对狗狗不好,最好让她好好睡觉。2.每份食物量的大小取决于狗狗每天所需能量和食物中所含的热量,为避免产生肥胖症,而且还应该随博美犬体重的变化而调整小博美犬的寿命有多长。一定要注意适量,千万不要过量的喂食宠物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