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训练 > 恐慌的白鲟鱼:跟大鱼说说,那条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鱼?

恐慌的白鲟鱼:跟大鱼说说,那条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鱼?

编辑:sqxzgg 时间:2021-11-28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报告大鱼同志:你好,我来向你汇报一下,我印象最深的那条鱼,为什么有如此深的印象呢?我觉得我有必要作一简短说明,一来是应你工作要求,完成作业指令。二则是也来碰下运气,没准抱个抱枕回家,据说大鱼牌抱枕,睡觉就是香恐慌的白鲟鱼!枕着特舒服,为此,不惜自揭老底,自毁形象,来回忆那份钓鱼生涯的不堪糗事……

那是,夏日的某一天,具体时间不记得了,逢双休日,来到周边一黑坑垂钓,在作钓前一天,黑坑老板在群里发放鱼视频,一筐,又一筐的足足放来近十筐,约四五百斤,又说塘底陈鱼上千斤。我不禁热血沸腾,心想,这样的一亩小坑,如此多鱼,那还不鱼扎堆吗恐慌的白鲟鱼?准备好了,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第二天,早早地,我抢滩成功,抢占自认为不错的钓位,一会儿,陆续有钓鱼人坐满钓位,终于开钓了,赶紧的抛竿入水,塾不料,半小时过去,漂如定海神针,一动不动,周围人也是如此,任你散炮不要钱的乱扔,饵料不停的调整,就是不上鱼,没有有效漂讯,即使鱼星乱冒,鱼偶尔蹭线,就是不咬钩,自然不上鱼恐慌的白鲟鱼。

全体人员,哗然一片,嘘声不绝,有自认倒霉的,说出门未看日子的,有貌似大师的,说天气热,气压不对,鱼不下底,不好钓恐慌的白鲟鱼。有生性多疑的,怀疑塘主洒了封口药,鱼儿不开口等等。鱼不开口咋整,他们全部十二点末到,收竿回家了。只有我一个人孤军奋战,心里忐忑不安,尤如十五只木通打水,七上八下。

怎么办呢恐慌的白鲟鱼,水面上鱼儿一层,三五成群,东游西逛,有时游到我跟前,仿佛示威,仿佛它的爱好,它的乐趣是看我钓鱼,我环顾四周,老板不在,周围也没有人,心想,是时候,该出手了……

于是乎,立马加大钩型,将漂下拉至一米左右,改钓为锚,果不其然,这条示威,看我热闹的鱼被我一下锚到,嘿嘿,足足一斤多吧,锚的鱼背脊,逃窜时劲道真足,手感真好!这条鱼我至今印象深刻,心想,得亏换线组了,我聪明吧,这叫知己知彼吧……

接下来,一口气,锚了二十三条,不到二小时,心想,差不多上岸了,得,见好就收吧,别整得坏我名头,这年头,名声要紧啊……

朋友们,你们是如何看待我这次的经历呢?让我一起聊聊钓鱼的那点事吧,欢迎下方留言,评论一下,谢谢!

如何看待长江所专家正式宣告: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灭绝?

恐慌的白鲟鱼:跟大鱼说说,那条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鱼?

2020年1月2日消息,长江白鲟没能进入2020年,被宣布灭绝。刚进入新年,听到这种的事情,真使人不是滋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仔细想想也无可厚非,说不定今后又有什么新物种开始起源。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水,鱼儿绝对离不开水的。水也是生命之源,水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了。组成人体的细胞需要用水来维持 ,水是构成一切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以水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人可数天无食,不可一天无水,所以,水是生命之源泉, 长江白鲟鱼的命运,敲响了人类的警钟。长江白鲟鱼的问题,是长江水环境的问题。白鲟鱼在长江生存了上亿年了,说没有就没有了,好像是眨眼间的事情。

长江白鲟鱼是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是世界上迁徙路程最长的鲟鱼,曾沿长江上游迁徙超过3500公里,到金沙江产卵。它们只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发现,大多在长江中下游,偶尔也在大湖中出现。白鲟有一个白色的腹部,背部和头部是灰色的。它们以其他鱼类为食,以及少量的螃蟹和虾。

是什么原因导致禾花雀在13年间从无危到极危?

文:Ent

恐慌的白鲟鱼:跟大鱼说说,那条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鱼?

恐慌的白鲟鱼:跟大鱼说说,那条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鱼?

2017年12月5日,黄胸鹀正式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距野外灭绝只剩一步之遥。你也许从未听说过这种小鸟,但你很可能听过它的另一个名字——它在菜单上的名字:禾花雀。

并不很久以前,禾花雀/黄胸鹀还是一种漫山遍野的鸟。2004年之前,它的评级还是最安全的“无危”;那年发表的数据认为仅在欧洲就有60000-300000只个体,全球数据应该数倍于此。

到了2015年,同一组研究者估计,欧洲的成年黄胸鹀数量大约是120-600只。人们仍在争辩它在亚洲东部的种群受到了何种打击;最悲观的场景下,十年里它减少了99%。

俄罗斯的研究者曾经对此十分困惑,他们猜测可能水坝影响了繁殖地草原,或者农业生产方式变化导致适合黄胸鹀越冬的稻田正在减少,但这种级别的变化根本不足以解释它过去二十年里的断崖式崩溃。

他们那时还不知道,黄胸鹀面临着另外一个致命问题。它们是候鸟,每年迁徙到南方越冬;而它们迁徙之路要经过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做中国。在这里,黄胸鹀是一种传统美食。

从1992年起,每年三水禾花雀美食节就捕杀数千只。1997年这个节日被禁,但是禾花雀黑市依然存在,佛山一个黑市一天之内就卖出了约1万只。东莞则骄傲地把“三禾宴”(禾虫、禾花鲤、禾花雀)称为本地头号美食。道理上讲,黄胸鹀作为稻田常见物种,成为饮食传统的一部分原本并无不妥;但它已经异化为非理性的奢侈消费和身份象征。黄胸鹀不过麻雀大小,当年都是论串卖,但如今因为稀缺,每只的价格动辄上百元,还经常用其他的鹀类冒充。酒店一般以一人一只的方式上菜,但极端奢华的宴席可以一次吃掉数百只。

1997年的香港,禾花雀还是这样出售的。图片来源:Simon Chan

随着黄胸鹀的种群崩溃,抵达越冬地的鸟儿越来越少,猎人已经向北转移,在迁徙的半路上截杀。2008年浙江省拦截了一批正向南方转移的禾花雀,仅这一次就是4300只。

这样下去,黄胸鹀即将成为百年来第一个被吃绝种的生物。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