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训练 > 肺鼠疫能治吗:鼠疫过了潜伏期还会发病吗?

肺鼠疫能治吗:鼠疫过了潜伏期还会发病吗?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2-25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鼠疫也好,其他疫病也好,正是过了潜伏期才发病,而在潜伏期中是不发病的肺鼠疫能治吗。

肺鼠疫能治吗:鼠疫过了潜伏期还会发病吗?

至于说肺鼠疫能治吗,已经超出了潜伏期——一般认为最长为12天——却未出现任何症状,就可以认为没有被感染,也就不会发病。

鼠疫一般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极期和恢复期肺鼠疫能治吗。

1、潜伏期:鼠疫的潜伏期较短肺鼠疫能治吗,腺型鼠疫为2~8天,肺型鼠疫及败血症型鼠疫为数小时至3天。

2肺鼠疫能治吗、前驱期:本病起病急骤,前驱症状不明显。

3、极期:腺型鼠疫为5~6天,肺型、败血症型鼠疫2~3天。

4、恢复期:腺型鼠疫维持1周后,可进入恢复期,达到治愈,而肺型鼠疫、败血症型鼠疫如不及时治疗,其病死率可达90%以上。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属于国家甲类传染病之一,虽然此病较为危险,但治疗并不困难。只要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是能够痊愈的。而鼠疫治愈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就像接种疫苗一样,以后不再发作。但是,肺型、败血症型鼠疫患者若不能及时治疗,则预后极差,年龄越小或越老者预后越差。

鼠疫的初期症状类似于感冒。患者早期会出现头痛、咽喉肿痛、四肢酸痛、发热、全身乏力、厌食的症状。还有些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血压下降,肝、脾、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会出现出血点。还有患者会出现尿血、鼻出血、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症状,皮肤颜色变深。

若怀疑为鼠疫感染,当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一旦确诊,立即隔离。由专业人员对患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用过或接触过的物品及房间进行消毒,对疫源地进行处理。

鼠疫和霍乱为什么能列为甲类传染病?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鼠疫、霍乱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发现甲类传染病,城市2小时内,农村2小时内电话报告防疫站。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爆发时,应以最快方式报告。 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应作到“四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除患者外,病原携带者常常也是重要传染源,也应争取尽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使之无害化。

肺鼠疫能治吗:鼠疫过了潜伏期还会发病吗?

  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

肺鼠疫能治吗:鼠疫过了潜伏期还会发病吗?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由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经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

肺鼠疫能治吗:鼠疫过了潜伏期还会发病吗?

这两种烈性传染病,由于发病急,传染性强,传播快,波及范围广,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大,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处理。故而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依法严格管控。

肺鼠疫能治吗:鼠疫过了潜伏期还会发病吗?

附:甲类传染病的隔离治疗措施:

肺鼠疫能治吗:鼠疫过了潜伏期还会发病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章第三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肺鼠疫能治吗:鼠疫过了潜伏期还会发病吗?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在抗生素发明之前对待鼠疫、霍乱这两种烈性传染病,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隔离。因为控制住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比救治现症患者更重要,一旦失控,就会丧失更多的生命。鉴于这两种烈性传染病的发病急骤、危重的特点,没有抗生素时,死亡率极高,重症患者几无人生还;现在有了抗生素,能够有效杀灭致病菌,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但在所有的传染病中依然是最高的,所以依然是防比治更重要,绝不能掉以轻心,有侥幸心理。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