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训练 > 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我听说肉兔45天就出栏,喂的什么啊?长这么快敢吃吗?

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我听说肉兔45天就出栏,喂的什么啊?长这么快敢吃吗?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2-24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我是涵涵,我来回答您的问题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我听说肉兔45天就出栏,喂的什么啊?长这么快敢吃吗?

您所说的45天出栏,指的是从断奶开始到出栏45天的时间吧?一般养殖场的肉兔生长期是75天到80天,从断奶到出栏45天是正常的现象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我听说肉兔45天就出栏,喂的什么啊?长这么快敢吃吗?

肉兔养殖为什么说是投资小,收益快?就是因为兔子的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我们在选择养殖品种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这个品种的兔子出生时的体重,以及前期生长速度的快慢,前三个月体重增长较快,肉兔可以达到四到五斤,但是饲养五个月以上的兔子,体重增加就比较慢了,继续饲养只会耗费更多的食物,也就是说料肉比降低了。

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我听说肉兔45天就出栏,喂的什么啊?长这么快敢吃吗?

兔子养殖过程中饲料的营养非常重要。兔子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以及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营养均衡了兔子的生长速度就快,可以更早出栏,减少饲养时间和成本。所以现在的全价配合饲料里面的配方都是非常严格滴,各项指标必须达到才是一份标准的饲料。现在规模养兔必须要饲喂这种全价饲料,虽然根据品种不同,配方略有差别,但是主要的成分一样都不能少,这些配方可以去参考各种养兔的资料,都是公开的信息,其中并不含有激素。

兔子的肠胃比较敏感,平时的饲养管理中连一些常规的预防和驱虫药物都不能连续使用,以免破坏兔子肠道里的有益菌群,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现代化的养殖技术是改变了以前人们的习惯和观念,饲料的配比符合动物的生长发育需求,所以能够有效的供给充足的营养,使养殖的动物可以快速有效的利用这些营养,达到迅速增加体重的效果。

兔子的生活习性就是生长迅速,所以跟激素没有半点关系。以前的饲喂方式是只喂青草,营养不足,所以兔子越养越瘦,很长时间达不到标准体重,并且死亡率特别高,所以才有兔子不能养,一死一大批的说法。

兔子养殖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入行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养殖技术,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正确的养殖方法,才能真正得到应得的报酬。

兔子会睡觉吗?兔子有哪些生活习性?

首先肯定的是兔子一定会睡觉,世上只要会喘气的应该都要睡觉。睡觉可以缓解疲劳。那么兔子有哪些生活习性呢?

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我听说肉兔45天就出栏,喂的什么啊?长这么快敢吃吗?

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我听说肉兔45天就出栏,喂的什么啊?长这么快敢吃吗?

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我听说肉兔45天就出栏,喂的什么啊?长这么快敢吃吗?

野兔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我听说肉兔45天就出栏,喂的什么啊?长这么快敢吃吗?

一、兔子胆小,喜欢安静,一般是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捕食。从这点看出兔子很聪明。因为兔子体型比较娇小,晚上出来,可以躲避猛兽的捕捉。兔子听觉敏锐,突然发出的声响,很快会引起兔子的惊厥,神经极度紧张而影响采食,母兔受惊就可能引起流产和吞食仔兔。为此要选择安静的地方养植兔子。家兔白天除吃食外,活动程度不如晚上,夜晚兔子采食频繁,占全天粮食的3/4,冬夜漫长应给兔子添喂夜草。兔子的交配活动,一般喜欢在夜晚进行。

二、兔子爱干净,耐且怕热。清洁的笼子和食物是养兔的基本要求。阴湿为百病之源,在阴湿的环境下,兔的发病率大幅度增高。空气污浊的笼舍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沾有露水、雨水的草料易诱发消化道疾病。兔子耐寒力较强。青紫蓝兔在干燥无风的农舍中能抵御零下40度的严寒。但在潮湿的环境下,零下5度也能发生冻伤。0~15度的气温能保证兔子的正常生活。兔子汗腺不发达,对高温适应性较差。

三、喜动好斗,啃咬打洞。运动对兔子是不能缺少的,种公兔和幼兔更不能缺少。尤其在冬天,兔子喜欢在日光下活动。同年龄的兔子及新组成的兔群常互斗咬伤。一般公兔咬斗更凶一些,不能在一个笼子里饲养。喜欢穴居和打洞是兔子的本能,母兔在发情怀孕后更爱打洞。

四、兔子嗅觉发达,视觉迟钝。寻找食物和辨别食物,是否可吃靠嗅觉。认识自己的窝,即是否是自己的仔兔也靠嗅觉。兔子的听觉也很发达,耳朵灵活的转动,能区别远近脚步声是饲养人员还是生人。兔子视觉很对放在眼前的事物,有时视而不见。兔子每胎可产5~8只仔兔,每年可产4~5窝,一对家兔一年可繁殖,20--40只仔兔。只要有足够的饲料和兔舍,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兔群就能迅速发达。

谢谢阅读,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上面的关注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