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饲养护理 >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6-26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貌似这个问题只有我能回答了吧不能飞行的鸮鹦鹉,哈哈哈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这个不会飞的巨型鹦鹉刚今年刚刚命名的,学名大力神鹦鹉(Heracles)不能飞行的鸮鹦鹉。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大力神鹦鹉到底有多大呢不能飞行的鸮鹦鹉?根据已经发现的化石估计,大力神鹦鹉体重可达7公斤,站立的高度达到1米,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鹦鹉。看看下面与人类对比的图片就知道它的大小啦。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图注不能飞行的鸮鹦鹉:大力神鹦鹉(右)与人类的体型对比,图片来自网络

大力神鹦鹉生活在距今1900万至1600万年前的中新世早期,那个时候新西兰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很多,属于亚热带气候不能飞行的鸮鹦鹉。再加上是一个远离大陆的岛屿,缺乏哺乳动物,所以大力神鹦鹉在新西兰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

图注:大力神鹦鹉生活时新西兰的样子,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大力神鹦鹉的体型很大,已经失去了飞行的能力,成为完全陆生的鸟类,它们的双腿强健有力,能够在地面上快速奔跑。

尽管大力神鹦鹉体型巨大,但是却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它们是纯粹的食肉动物,古生物学家倒是更偏向于它们是杂食性动物,或者是纯碎的植食性动物,所以大力神鹦鹉并没有能力统治新西兰的热带雨林,它们只不过是当时的大型动物罢了。

图注:今天新西兰的啄羊鹦鹉,偶尔会吃肉,图片来自网络

大力神鹦鹉在其生存环境中缺乏天敌,但是却消失了。由于发现的化石和材料有限,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力神鹦鹉的灭绝,不过可以推测或许是气候的变化导致了环境的变化,造成了食物的减少,或许还有天敌的出现(大型鹰类),最终使得大力神鹦鹉消失了。

从越来越多的化石看,新西兰是名副其实的鸟类的王国,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里演化出了许多大型鸟类,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一点点复原了巨鸟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有哪些动物植物是因为好吃而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的?

在当下,但凡是因为人类的关系而灭绝或者濒危的动植物大都数都是因为好吃。毕竟人是杂食性动物,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只要是好吃,统统都不会放过的。还记得多年以前的“吃猴脑热”吗?这不就是因为有些人说猴脑好吃,尤其是活着吃,才会发生的事情吗?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下面我们来盘点几种由于好吃而灭绝或者濒临灭绝的生物。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大海牛大海牛是海牛目下最大的动物,作为与鲸一样生活在海中的哺乳动物,海牛与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有着共同的祖先,不同的是,它们早在距今约6000万年就已经开始了分化。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现存的海牛目一共有两个科:海牛科和儒艮科。其中,大海牛就是儒艮科下的动物,学名为巨儒艮。在灭绝以前,大海牛生活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寒带海洋中,是唯一一种能够适应寒带气候的海牛。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大海牛被称为“史上最悲催的动物”,原因就是从它被确种到灭绝仅仅用了27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不能飞行的鸮鹦鹉:不会飞的巨型鹦鹉,曾统治新西兰亚热带雨林,为何走向灭绝?

故事还要从18世纪的中叶说起,俄罗斯的乔治·威廉·斯特拉是一位著名的动物学家、探险家,他从年轻时就周游世界寻找和记录野生动物,到了1741年,32岁的斯特拉在游经白令海峡时,发现了一种体型庞大的海牛。在此之前,海牛目下一共只有四种动物:海牛科下的西非海牛、北美海牛、亚马逊海牛以及儒艮科下的儒艮。在这四种海牛中,以西非海牛的体型最大,有着最大4.5米的身长以及500公斤左右的体重。

但是斯特拉发现的这种海牛明显的比已知的四种海牛都要大,它有着平均7米的体长以及5吨左右的体重。之后,斯特拉将这种海牛划分到了海牛目儒艮科下,称为“巨儒艮”,由于其是被斯特拉首先发现并确种的,所以巨儒艮又被称为“斯特拉海牛”。

早在大海牛没有被发现以前,人类就有捕杀海牛的习惯了,因为海牛有着厚厚的脂肪可以提炼油,而且它的皮肤非常的坚硬可以做皮制品,并且它的肉非常的鲜美。所以,当大海牛被发现后,遭到了人们的疯狂捕杀,毕竟这一头大海牛就相当于至少2头的其他海牛。

正是在如此疯狂的捕杀下,到了1768年,也就是27年,大海牛这种性格温顺、体型庞大的海洋哺乳动物从这个地球上永远的消失了。

水椰说到水椰这种植物,相信南方的小伙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叫做水椰子。水椰不同于其他我们常见的植物,因为它是没有茎叶的明显区别的。从外观上看,整个水椰只有两部分构成,根和果实。作为一种水生植物,水椰的根是在水中的,而高于水面的就是它的果实,整个看起来像一个带刺的球一样。

水椰子的口感与椰子接近,因此它也成为了一种美味的水果。但是,在我国,野生水椰仅分布在海南部分地区,由于其果实与根相连,所以采摘水椰子基本上都是连根拔起。再加上水椰子里面含有水椰的种子,这也就造成了野生水椰数量的急剧下降。

到目前为止,野生水椰已经被国家列入了三级保护植物,是一种典型的渐危种植物(渐危种就是在分布区内极容易濒危或者灭绝的物种)。

大海雀大海雀被称为“北极企鹅”。众所周知,企鹅是南半球独有的动物,北极怎么会有企鹅呢?其实大海雀虽然被称为北极企鹅,但是它只是外观上与企鹅接近,而且都是不会飞的鸟。从生物学分类上看,大海雀属于鸟纲鸻形目大海雀科,而企鹅则属于鸟纲企鹅目企鹅科。

从外观上看,大海雀的羽毛颜色主要以黑白为主,而且它与企鹅一样,背部和翅膀都是黑色的,而腹部则是白色,并且大海雀的喙与企鹅的喙也比较接近,都是比较尖长的。但是与企鹅不同的是,企鹅大都在陆地(雪地)上活动,偶尔下水捕鱼,而大海雀则主要生活在海中,即使不捕猎,它们也会漂浮在水面上。

大海雀最早是于16世纪被欧洲早期的航海家发现的,起初,航海家们认为它们是企鹅,但是一直以来企鹅都是生活在南半球的,所以人们对这种生活在北极的“企鹅”充满了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海雀的噩梦也来临了。

由于大海雀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中的一些岛屿上,而这些岛屿成为了西北航道的毕竟之路。对于长期航海食物相对匮乏的人来说,大海雀无疑是最好的肉食来源。

由于大海雀体长不足1米,而且它们翅膀已经高度退化失去了飞行能力,所以在人类的捕杀面前它们毫无抵抗力。所以从16世纪到18世纪,短短的不足200年之间,各个岛屿上的大海雀陆续的被屠杀殆尽。直到1844年7月3日,最后一对大海雀夫妇在孵蛋时死在了人类的枪口之下。至此,大海雀永远的消失在了地球上。

总结以上只是简单的列举了几种被人吃灭绝的动物,还有很多动物的灭绝是因为人类要取其身上的某一部位,比如中国犀牛是因为人要用它的犀角入药、台湾云豹则是因为它的皮毛好看等等。

最后,看到许多人说渡渡鸟是被人吃灭绝的,这里要辟个谣哈。因为这个说法是根据1598年9月,荷兰商船第一次在毛里求斯发现渡渡鸟而来的,而当时商船遇难,人们饥肠辘辘确实吃过渡渡鸟。所以后续就有人说:是商船上的人散播了渡渡鸟好吃的消息。

但是,在后来找到的船员笔记中,清晰的记录着渡渡鸟的肉质肥腻且粗糙。因此,渡渡鸟不是被吃灭绝的。当然渡渡鸟的灭绝也是人为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荷兰人带来的食肉动物对渡渡鸟的威胁,另一个就是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但是,不管怎么说,从近代动物的灭绝原因看,有一大部分都与人类有着直接的关系。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