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饲养护理 >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5-12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这个“骡马”帝国就有意思了,说的很形象西线日耳曼!德国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它的部队行军全靠轮子,尤其是德军的闪击战,更让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二战的德军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其实不然,二战爆发时德国参战的一百多个师,只有十几个装甲师、摩托化师达到全部机械化,其余的步兵师几乎完全骡马化,其卡车大多配给装甲师。到了二战后期德军在欧洲所有交战国中机械化程度是最低的。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战争初期德军主要战场都在西欧,战线并没有拉的很长,再加上法国等西欧国家比较先进,交通比较发达,德军后勤运输几乎无压力西线日耳曼。从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以后,随着闪电战的深入,战线逐渐拉长。斯大林在西线战场实行坚壁清野,焦土政策,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通通销毁,德军再也不能从占领地获得补给。尤其到了冬天,天降大雪,再加上苏联道路并不发达,泥雪造成道路堵塞。德军长距离运输跟不上前线军队的消耗,随着战争的持续,德国国内物资匮乏,石油紧缺,机械化部队损耗严重,德国生产能力跟不上。德军开始大规模动用骡马运输。根据统计,德军运输一个步兵军要动用6000节车厢,其中一半的车厢装的是骡马,这些骡马用于弹药粮草的运输。德国在中世纪是神圣罗马帝国,因为二战大规模运用骡马,所以被人笑称神圣“骡马”帝国。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我是铁血步兵1927西线日耳曼,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二战为什么美国在大西洋战场能够打过西线德国军队?

一方面是德国自己的原因西线日耳曼。首先是德国攻击重点不在西部战线,重兵部署在了东部苏德战场。其次是德国战线拉的太长,不利于集中优势兵力在一点上消灭敌人。再者就是德国的猪队友配合完败,意大利早早就投降盟军,而太平洋战争中的日本则狂妄自大,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一朝覆灭。两个猪队友没有有效牵制美国,德国疲于奔命,不被打趴下才怪。最后则是开战几年后德国兵源素质大幅下降,已经丧失了战争初期的强大战斗力。

另一方面则是美国等盟军因素西线日耳曼。首先是美国在珍珠港被炸后,国内对美国参战几乎是一致同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是美国参战后发动了强大的国内生产机器,生产出大量武器装备,这是当时的德国所没法比的,可以说美国以一己之力,用消耗战的方式将德国拖到最后。再者就是美国与盟军配合默契,无论是在北非战场,意大利还是诺曼底登陆时,盟军最高统帅部相对而言分歧较少,不像德军统帅部后期那样瞎指挥,葬送了德国百万大军。

为什么轴心国只有三个却敢于与全世界交战?

轴心国只有三个,但轴心国的仆从国、战时合作国以及扶持的傀儡政权有很多。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仆从国有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战时合作国有西班牙、芬兰、泰国。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扶持的傀儡政权有斯洛伐克、维希法国、汪伪政权、伪满、越老柬王国等。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另外像伊朗、土耳其、智利等国家,虽然当时没有明确支持轴心国。但在盟军逼迫它们站队之前,这些国家的首脑,暗地里或多或少都倾向于支持轴心国。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就拿伊朗来说,当时可谓是“苦英久已”。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伊朗国王礼萨汗最恨的就是英国人,其次是苏联人。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德国正好也反苏、反英,与伊朗的利益诉求高度契合。双方一拍即合。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为了防止伊朗彻底倒向轴心国,英国不得不联合苏联,出兵伊朗。出兵的结果,是亲德国伊朗国王礼萨汗退位,纳粹德国在伊朗的势力被全部肃清。伊朗才又倒向同盟国。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以此为基础,所以后来美苏英三国元首才敢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了对二战有决定性意义的“德黑兰会议”。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1941年,英苏联合出兵伊朗)

西线日耳曼:为什么有人戏称二战的德国是神圣“骡马”帝国?

相对于轴心国,别看1942年元旦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有26个之多。

但其中诸如比利时、南斯拉夫、古巴、捷克斯洛伐克、荷兰、卢森堡、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希腊、巴拿马、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挪威、波兰等,都是凑数的。

这些国家要么没有实质出兵。要么国土已经沦丧了,只有临时抵抗政府。

因此真正的中流砥柱,当时只有四个,也就是美国、苏联、英国、中国。

即便把有一定贡献的国家和临时政府也算上,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联邦、自由法国等。也就十来个国家。

所以实际上的二战,是七八个轴心国和仆从国PK十余个同盟国。

并不是PK全世界。

美国参战前,轴心国的实力长时间都强于同盟国。至少也是实力相当。

另外,二战从出现苗头,到爆发,再到轴心国与同盟国全面开打,中间有一个过程。

不是说德国、意大利、日本,昨天结盟成轴心国,今天就挑战全世界。没那么夸张。

下面简单捋一下二战。先说欧洲战场,可以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希特勒上台,振兴德国经济,使德国摆脱了大萧条。

但由于希特勒的各种政策,是优先发展军工产业,具有饮鸩止渴性质。如果不打仗,不对外扩张,前期的很多投资就都打水漂了。

再加上德国人痛恨《凡尔赛和约》,普遍支持希特勒带领他们一雪前耻。

所以渡过经济危机后,德国立即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复仇道路。

先是撕毁了《洛迦诺公约》,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出兵三万,进占莱茵非军事区。

接着扭头就与意大利、日本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反苏为幌子,扩军备战,并在英法的默许下,吞并了希特勒的祖国奥地利和重工业发达的捷克斯洛伐克。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的综合实力立即碾压了英法。这导致本来就恐战的英法更加忌惮德国,想把祸水东引到苏联。

第二阶段是斯大林眼见英法靠不住,竟然纵容德国打自己。为避免双线作战,便提出苏联加入轴心国的构想。在被希特勒拒绝后,他又提出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这次希特勒同意了。

然后,苏联开始搬椅子看戏,坐山观虎斗。

把苏联这个强援推到德国一方后,英法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一下子就更不敢动了。

以致德国入侵波兰时,英法虽第一时间宣战,但却宣而不战。坐视波兰被揍。

德军出兵半个月后,苏联也入侵波兰。

英法继续宣而不战,其间只是利用国联惩罚了苏联。但苏联以退出国联为回应。

这场闹剧的最终结果,是波兰被瓜分,英法在一旁无所作为,德苏吃肉喝汤。

解决了波兰后,德国只用五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备战,随即调头打丹麦、挪威、低地三国和法国。

丹麦、挪威、低地三国实力不行,虽然奋起抵抗,但难逃尽数被灭的结局。

法国实力强劲,使出全力反击,但也是以卵击石。最终仅抵抗了40多天便投降了。

法国投降前,英国人仍然未醒悟,还在做白日梦。觉得事情还有转机。直到法国举白旗投降后,才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

此刻,轴心国差不多约等于整个中西欧。

欧洲打得稀烂的时候,美国人在干嘛呢?

美国人在看戏。

当时的美国,刚刚渡过经济危机,除了个别有远见的政治家外,大部分人都不关心东半球的战事,只关心自己的钱包鼓了还是瘪了。

用现在的说法。你要问当时的美国人怎么看欧洲大战,美国人只会说:别问,问就是利好钢铁股、军工股和石油股。加杠杆买就对了!

至于说参战?参战是不能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那是欧洲人的战争。与我们美洲人何干?

房贷还了吗?车贷还了吗?信用卡还了吗?

自己都在艰难与负重中前行,哪有力气管万里之遥的东半球的闲事?

第三阶段是海狮行动失败后,英国开始渐渐得到美国援助。

1941年3月25日,罗斯福利用总统职权,授权美国的船坞可以修理英国的船只,并将10艘美国汽船转让英国舰队,帮助英国反潜艇作战。同时,罗斯福还下令,扣留了德国在美国港口的30艘船只。

转到4月,罗斯福批准海军护航计划。从美国太平洋舰队抽调约四分之一的舰艇,转移到大西洋。执行护航计划。东调的美军,针对目标当然就是德国海军了。

到了5月底,罗斯福发布公告:“一切运送物资必须的其它措施都将采用”。并宣布全国处于“无限期的紧急状态”。

这几件事表明,罗斯福已经坐不住了。虽然国会仍然未批准他对轴心国开战。但他已经开始了布局。就等着入局的机遇。

眼见美国有介入的可能性,希特勒随即执行巴巴罗萨计划。

用他的话说:“苏联就像个破房子,踹上一脚就倒了!”

既然现在搞不定英国,美国也可能介入。那就先放英国一马。等拿下苏联后,德国背靠欧洲大陆,还会怕英美?

苏德战争开打后,英国松了一口气。这时候的交战双方,是欧洲轴心国PK苏联。英国暂时解脱了。

至于美国,虽然在苏德战争暴发后不久,与英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在立场上,已经与德国事实上对立了。

但总体来看,美国仍然在看戏。对欧洲的援助有限。轴心国与同盟国的实力对比,仍然是轴心国一方略占优势。

不过相比于法国,苏联人够硬!不仅挡住了德军的闪电战,并且还反推了。这就使得二战的形势开始逆转。

后面的事我们都知道了。美军参战,稳定了人心。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国处于四面为敌境地,被同盟国群殴。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在欧洲战场,实际上轴心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实力占优的。希特勒一直在避免一打多的情况发生。

按他的设想,几个月拿下苏联,再回头对付英国和美国,他仍然不落下风。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会在苏联栽跟头。

(被俘虏的德军元帅保卢斯)

再说亚太战场。大致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日本侵华,我们独自抗敌。

战争期间,一直都是敌强我弱,日本大将杉山元甚至口吐狂言“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

这要不是有飞龙骑脸的优势,他敢说?但我们并没有因为实力弱就投降。

在抗战期间,英美曾干涉日本,但因为英美希望日本打苏联,便纵容了日本,牺牲了我们。

第二阶段是英国被轰炸,以及日本与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后,宣告英美想让日本与德国夹击苏联的计划破产。

英美为了保住苏联(用丘吉尔的话说:如果希特勒入侵了地狱,我甚至愿意为魔鬼在下院说辩护),开始针对日本。并逼迫日本从中国退兵。恢复到侵华之前的形势。

日本无法接受这种“压迫”,再加上日军当时已经控制了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在中国已经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了。便决定南下东南亚,先解决石油、橡胶等工业原料短缺的问题。再与英美决战。

按照日本高层的设想,先偷袭珍珠港,灭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赢得一年左右缓冲期。顺便搞定东南亚,解决了能源和原材料问题。然后再回头灭了我们,以我国为背靠,与美国决战到底,争取与美国平分太平洋。

在执行这个预定计划的初期,一切都按照设想发展。日军的精锐碾压英美二流部队,顺利拿下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日军一直是以优势兵力碾压同盟国军。

但日本没想到美国的恢复速度会那么快。

美国只用半年时间就展开了反击。而日本为了再给美军一次大的杀伤,赢得时间,不得不调兵遣将,在太平洋多次部署会战,但每次都战败。于是战争的走势开始往日本人的预计之外发展。

第三阶段是瓜岛战役失利后,日军不得不往回收缩防线。这时候与日军作战的国家有我们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不过由于美国只能拿出20%的力量对付日本(80%的实力拿去对付德国了),而我们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人口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万)的实力偏弱,英国也无力在亚太投入太多兵力。因此占据了大片中国领土和东南亚的日本,在实力上并没有大幅度弱于同盟国。双方仍然是势均力敌的。

只不过,由于日本对占领区资源的利用转化率低下,以及工业水平和美国却有差距。

当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吞败绩后,战争胜利的天平逐渐开始往同盟国倾斜。

后面的事,我们都知道。日军一败再败,劣势逐渐开始显现。在丢掉菲律宾后,日本已无战胜之可能。

总的来看。日本在相当长时间里,也一直是倚强凌弱。直到1943年初,日军在战场上的优势局面才被美军打破。

而这个时候,距离中国人掀起抗战,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之久。

至于说日本人吃了豹子胆,为什么敢挑衅经济体量七倍于它的美国。

这只能说,日本没得选。

从31年开始,小打。到37年的大打。日本在中国打了十几年,虽然占了大片领土,但也是付出惨重代价的。现在呼啦一声,说全还回去,不可能的。别说上层不能接受,就算是底层士兵也不能接受。万一大家不满意,闹起兵变,底层士兵“尊皇讨奸”,以下克上,日本高层人物怕是一个都活不了。

与其被自己人干掉,不如赌一把,反正自己也有赌国运的传统。当年赢大清,沙俄,都是靠赌博赢的。现在不过是再赌一把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后,希特勒不仅不愤怒,反而扬言盟友打得好。

因为美国在1941年的动作,压的德国喘不过气来。用希特勒的话说:“德国不得不在下半年解决所有欧洲问题,因为到了42年,美国就会完成参加欧战的准备”。

所以此时的希特勒,非常希望日本去与美国对抗,减轻德国的压力。为德国拿下苏联赢得缓冲期。

只不过,罗斯福并没有全力对付日本,而是在开战后,拿出八成国力对付德国。这就让希特勒的设想落空了。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