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医疗 > 华北地区蛇的种类:为什么有人说北方少蛇?特别在黄河以北,少蛇甚至是无蛇? 华北地区老鼠的种类

华北地区蛇的种类:为什么有人说北方少蛇?特别在黄河以北,少蛇甚至是无蛇? 华北地区老鼠的种类

编辑:sqxzgg 时间:2021-12-01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为什么有人说北方少蛇华北地区蛇的种类?特别在黄河以北,少蛇甚至是无蛇?

华北地区蛇的种类:为什么有人说北方少蛇?特别在黄河以北,少蛇甚至是无蛇? 华北地区老鼠的种类

华北地区蛇的种类:为什么有人说北方少蛇?特别在黄河以北,少蛇甚至是无蛇? 华北地区老鼠的种类

华北地区蛇的种类:为什么有人说北方少蛇?特别在黄河以北,少蛇甚至是无蛇? 华北地区老鼠的种类

提起蛇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就我国而言最毒的蛇是银环蛇,最长的毒蛇是眼镜王蛇,而无毒的蛇种类也比较多,水蛇华北地区蛇的种类、乌梢蛇、锦蛇等等。尽管在我国境内有将近300种蛇,但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南和西南较多,华北和西北较少),究其原因是由各区域的气候环境决定的。

华北地区蛇的种类:为什么有人说北方少蛇?特别在黄河以北,少蛇甚至是无蛇? 华北地区老鼠的种类

众所周知华北地区蛇的种类,我国位于亚洲东部,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47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东西长约5200公里(跨经度约62度)、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跨纬度约50度),是一个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及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

从理论上讲,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因此气温相对较高,而我国南北跨度较大,最南端在北纬3度52分的曾母暗沙附近,最北端在北纬53度33分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自南向北形成了热带华北地区蛇的种类、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及高海拔的青藏高寒区。

由于各地不同的气候可以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方面来描述,而我国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降雨量大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根据年降雨量的多少又分成了湿润区华北地区蛇的种类、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主要是沿着秦岭—淮河一线向西经过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以内的区域(基本与8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而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则分别与400毫米等降水线、2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重合。

上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的气候等环境因素,下面再来结合一下蛇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就能大致分析出其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惯,受气候环境特别是温度环境的影响较大,通常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丰富、气候湿润以及植被茂密的区域,而我国的湿润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区域,这一区域恰好具有雨热同期、年温差较小等特点,非常适合蛇类的生存。

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区域属于半湿润区,不仅降雨量较小,气候也相对干燥、植被也比较稀疏,而且年温差相对较大、冬季相对漫长,不利于蛇类的生存。

总之,蛇与其他动物一样,其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等都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不像人类一样可以制造工具改变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比如冷了可以取暖、热了可以制冷等等,所以蛇主要分布在热量丰富、气候湿润的南方一点都不足为奇。

中国河南省有多少种毒蛇?

蛇是人类的朋友,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动物。蛇的种类很多,已知世界上现有蛇类3000种左右,毒蛇约占1/6,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分别隶属10科,其中有毒蛇600余种,而对人有致命危险的主要毒蛇有195种。

在我国各省都有蛇的分布,但大部分蛇种集中于长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现有蛇类174种,有毒的占48种,其中陆地常见的主要毒蛇有10种,海生毒蛇10余种:

1.眼镜蛇科ELAPIDAE

本科属前沟牙类毒蛇,毒液以神经毒为主。

金环蛇(Bungarusfascitus):俗称金甲带、铁包金、国公棍、佛蛇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黄环和黑环相间排列,两环宽窄大致相等,尾短圆钝,体长1。2-1。5米。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活动于平原、丘陵、山地丛林、塘边、溪沟边和住宅附近。

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栖息於平原、丘陵的多水地带或山坡、田野、路旁。

眼镜蛇(Najanajaatra):俗称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激怒时其前身1/3竖起,颈部膨扁,发“呼呼”之声,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

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眼镜蛇孟加拉亚种(Najanajakaouthia):分布於云南、四川、和广西,近年来,该蛇从泰国等地流入广东,广东地区称该蛇为“泰国眼镜蛇”。

该蛇颈背的眼镜斑只有单个圆圈,体长在2米以上,其排毒量大,蛇毒毒性较强。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俗称过山峰、大眼镜蛇等,外形似眼镜蛇,体更长,可达5米,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V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40-50个,激怒时其前身1/2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

分布於浙江、江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活于平原至海拔1000米的山区。

2.海蛇科HYDROPHIDAE

本科蛇终生栖于海中,尾扁似桨,与眼镜蛇科同属前沟牙类毒蛇,系神经毒类。

我国海域有16种,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青环海蛇(Hydrophiscyanocinctus):分布于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环纹海蛇(Hydrophisfasciatusatriceps):分布于辽宁、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平颏海蛇(Lapemishardwickii):分布于山东、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沿海。

小头海蛇(Microcephalophisgracilis):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长吻海蛇(Pelamisplaturus):分布于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广西。

海蝰(Praescutataviperine):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3.蝰科VIPERIDAE

本科为管牙类毒蛇,分泌的毒液以血循毒为主,因颊窝的有无而分为蝮亚科和蝰亚科。

蝰亚科(Viperinae):有白头蝰、北极蝰、草原蝰、蝰蛇等,常见者有蝰蛇。

蝰蛇(Viperarussellisiamensis):俗称圆斑蝰、金钱斑、百步蛇、八步蛇、百步金钱豹等。头呈三角形,体粗尾短,头背有三块圆斑,体背有三纵行大圆斑,背脊一行圆斑与两侧交错排列,圆斑中央紫褐色,四周黑色,镶以黄白色边,性凶猛。

分布於福建、广东、广西,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区,多栖息于田野中。台湾产台湾亚种。东南亚也有蝰蛇分布。近年来,大量的蝰蛇从缅甸、泰国流入我国。

蝮亚科(Crotalinae):有10种,均是剧毒蛇。

蝮蛇(Agkistrodonhalys):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

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荒野、田边和路旁。

尖吻蝮(Agkistrodonacutus):俗称五步蛇、百步蛇、翘鼻蛇等。头呈三角形,吻端突出且向上翘起,体背灰褐色,布有灰白色菱形方斑,腹面白色,有多个明显黑色圆斑,体长可达1。

5米。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生活在海拔100-13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

烙铁头(Trimeresuresmucrosquamatus):俗称烙铁头(因形似旧式烙铁)、龟壳花蛇、金钱斑等,头部三角形,颈细,吻较窄,体长1米余,体背棕褐色,有镶浅黄色边的紫棕色斑块,体长约1米。

分布於安徽、淅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生活在海拔100米以上的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溪边或山区住宅附近草堆或石缝中。

竹叶青(Trimeresuresstejnegeri):俗称青竹蛇、刁竹青、青竹标。

头呈三角形,颈细,眼红色,体背呈草绿色,自颈部以后形成左右各一条白色纵线,或为红白色侧线,或为黄色侧线,尾焦黄色,体长60-90厘米。广泛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生活于山区树丛或竹林,常栖息於溪涧边灌木杂草或山区稻田田埂杂草,或宅旁柴堆、瓜棚。

阅读:

狗狗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