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狗狗资讯 > 狗狗医疗 >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编辑:sqxzgg 时间:2022-03-06 来源:人人爱宠物网

当淮河向北延伸,中运河段经邳州市分流后,东泇河城市 藏獒传奇2、西泇河、汶河及沂河自江苏省流向山东省,瓜分了鲁南苏北的省界。淮河以北与沂蒙山以南,有一片区域,平原与山地纵横交错,横亘于黄淮海平原,称为“鲁南山地丘陵区”。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在错落有致的鲁南丘陵南缘,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走低,一块狭长的平原区域在淮河运河段支流之畔,零落分布着几座城镇城市 藏獒传奇2。自南向北看去的第一个坐标,就是今天我们文章的主角——兰陵。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城市 藏獒传奇2:变成“枣庄”的兰陵,为什么一直让人念念不忘?

兰陵县文峰山景区城市 藏獒传奇2。来源/兰陵县人民政府

兰陵往事

最初的兰陵,叫做“缯衍”城市 藏獒传奇2。相传,夏代少康分封次子曲烈建立鄫国,“缯衍”即“鄫”,“缯衍”自夏商直到西周,一直作为古鄫国之都(向城西北仍有鄫国故城遗址)。

公元前602年城市 藏獒传奇2,黄河发生了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夺淮入海,到鄫国以南泇河流经的苏北淮泗地区水势减弱,自此,鲁南茫茫的洪波浩渺、浩瀚湖泊退出,展露了大片滩涂,成为可耕作的肥沃田地。这时候,居住于鄫国南方的淮夷觊觎苏北之地,北上抢占了黄淮滩涂。

鄫国国力弱小,无力阻止淮夷的北伐,向依附的鲁国求援。鲁国大夫季文子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主持派遣军队、奴隶南下,占据了缯衍建立次室邑,季文子在次室邑推行税法,编户齐民,并准许奴隶对开发的土地享有自主权,只是按比例抽取赋税。

季文子政策的推行提高了次室邑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次室邑开始了迅速的开拓和发展。此外,过去的奴隶拥有了自由身以及属于自己的土地,成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自耕农”群体,兰陵地区遂成为古中国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试验地。

随着季文子的家族季孙氏的势力扩大,他们开始不愿向国君缴纳贡赋,季孙氏作为三桓(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执掌鲁国朝政)之首,逐步凌驾于公室之上,掌握鲁国实权,次室(兰陵)也成为鲁国南部并行于公室所在曲阜的行政管理机构,并建有宫殿建筑——次室亭,从地位上,几乎与鲁国国都并驾齐驱。

不过,从“次室”到“兰陵”的名称变更,一直要到战国时期才发生。有意思的是,兰陵虽然地处鲁南,名字的由来却交织着楚国的故事,也与屈原息息相关。

屈原画像。来源/网络

战国时期,随着鲁国日渐势微,在齐国、楚国两个大国的交攻下,孱弱的鲁国不断被瓜分。从次室到开阳(今临沂)的狭长地域,成为了楚国遥远东北边陲新开拓的领土。

楚国想让次室的鲁国遗民更好地接受楚国的统治,因此,在治县策略上,楚国沿袭了以往鲁国的儒家文化,与此同时,楚国也在次室烙上了属于楚文化的印迹。彼时,屈原为合纵连横攻秦,北使齐国的过程中,顺带也废除了鲁国三桓专政时期遗留下来的旧地“次室”,并改名置县“兰陵”。

改名兰陵,在风雅之外,也蕴藏了当时楚国和屈原的政治理念。从字面意思理解,“兰”指兰花,“陵”原义是高地。孔子喻“兰为王者香”,左丘明说“兰有国香”,将兰比喻为君子身上的高尚品德,而孟子,又将君子德行上升为“王道”,因此,兰字也具有了“王者” “圣者”之内涵。

屈原时代的楚国,无论是公卿贵族还是民众,普遍存在着对兰花的崇尚,楚国宫苑内广植兰花,香气弥散宫廷;甚至于,楚怀王给儿子起名“子兰”;屈原的诗歌中,更是多次把兰花比作“美人”“君子”等。楚国人对兰花的喜爱可见一斑。

次室邑气候温润,兰草繁茂,以“兰陵”为名,正是寄托了“王道乐土”理念,“兰陵”的内在含义即是圣地。

兰陵县行政区划图。来源/网络

兰陵之名在战国之后,继续为秦汉三国所沿袭,到了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随着兰陵地区的不断繁荣,西晋政府从原属东海郡的兰陵、氶、戚、合乡、昌虑等县析置出新郡,以其下辖的兰陵县命名兰陵郡,采用县郡同名,治所不同地的形式进行管理,这一郡置贯穿两晋南北朝,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年间被撤销。

此后的历代,虽然“兰陵”之名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屡兴屡罢,并在明清之后势微,为兰山县、苍山县等名称取代,但“兰陵”并没有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2014年1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临沂市下辖苍山县重新恢复为兰陵县。

兰陵,这座有着两千多年悠远历史的古城,地名历久而弥新,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回归到大众视野。

兰陵县荀子文化园区。来源/兰陵县人民政府

楚与鲁的交融

“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

——《文心雕龙》

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评价先秦时期的兰陵为当时中国文化两大高地之一。

兰陵文化,最早可以溯源到春秋晚期。当时,孔门之中七十二贤的曾参(曾子)、高柴游历于各地学习,并开始在兰陵地区讲学,致力于教授弟子,传播仲尼之道。在此期间,高柴还创建了“兰陵书院”,兰陵文化有了蕃息的土壤。

有了春秋时期孔门文化的浸润,战国晚期,随着荀子入楚,兰陵文化开始走出兰陵,流传八方。

荀子入楚后,得到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器重。在他的帮助下,荀子出任了兰陵令。在继承了曾子思想的基础上,吸纳了诸子百家的特色,提出“明分使群、尊礼隆贤、平等爱民”的主张,并真正做到了“力术止,义术行”。

影视剧中的黄歇。来源/电视剧《芈月传》截图

荀子两任兰陵令,主政、理民井井有条,他治下的兰陵,倒也不辜负屈原寄予兰陵的“王道乐土”的期望。

作为当时兰陵文化圈的C位人物,荀子凭着名气和才学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才俊投入门下,名传后世的韩非子、李斯、毛亨、浮丘伯、陆贾、张苍……都是荀子直接或间接的弟子,兰陵学术一时炽盛非常。

荀子思想理论纷繁多样,各有可取之处。李斯主张制度的重要性;韩非倡导法家治国;陆贾推崇“德刑相济”。多姿多彩的荀子思想、兰陵文化随着荀子弟子们的出仕、游历、著书开始走出兰陵,传播四方,历千年薪火相传而经久不衰。

也无怪乎清人汪中云评价道:

“盖自七十子之徒即殁,汉诸儒未兴,中更战国、暴秦之乱,六艺之传赖以不绝者,荀卿也……”

在荀子思想的传播中,兰陵既是学说交流的开端,绵延后世。兰陵文化也随着荀子弟子们的足迹,星落四方,走出了地理的桎梏。

秦亡以后,在兰陵,荀子教泽绵延。兰陵私学秉承荀子遗风,蓬勃发展。王莽篡汉时,荀派门徒中的后苍、疏广没有入仕,在兰陵开办教学,教授诸生千人,后为光武帝褒奖,经学世家也应运而生。

兰陵之外,经学世家的的诞生孕育了名门望族和累世公卿,名贤群出,孟卿、萧望之、王良、褚大等经学大家以兰陵为中心教学,宣传荀子学说,他们的后代也继续攻读经学,并藉此登临仕途,之后出任各地为官。

在晋人永嘉南渡之后,天下分治南北,兰陵一系更是平分了魏晋士人的意气风流。

萧道成、萧衍祖出兰陵世家,先后建有齐、梁两朝;鲍照、鲍令晖兄妹擅文学,著书立说传与后世。当文化达于各地,无论南北,无论士庶,都是兰陵文脉千年流转不息的见证者。

兰陵文化润物无声,到南北朝之际,兰陵已然不仅仅存在于地理意义上,更是一种文化标签,涵盖万千。

兰陵县抱犊崮风景区。来源/兰陵县人民政府

地理坐标变身文化IP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兰陵文化在各地声名鹊起,引得后人心生仰慕,无不以兰陵之名为雅。与兰陵挂钩的名人中,名气最大的当数北齐兰陵郡王高孝瓘(高长恭)。

兰陵王高长恭是北齐政权奠基者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历史上的高长恭,一生既没有跌宕起伏,也少了些传奇色彩,史书上只留下了四百多字的记述。不过,在民间记忆里,兰陵王高长恭的形象却是立体而鲜活。

影视剧中的兰陵王。来源/电视剧《兰陵王》截图

关于兰陵王的民间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由于兰陵王相貌太过俊美,每次出征冲锋陷阵时,都会戴上一副狰狞的铁面具以震慑敌人。这个传说的盛行,起源于北齐与北周之间的邙山之战。

影视剧中戴着面具的兰陵王。来源/电视剧《兰陵王》截图

河清三年(564年)十二月,北周围攻洛阳,北齐武成帝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与并州刺史段韶、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救援,因为惧怕北周兵力强大,不敢前进。高长恭身先士卒,率五百骑士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直抵金墉城下(今河南洛阳东北故城)。

因为高长恭戴着面具,城中的人敌我不明,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让大家看到他的面貌,城上士兵才开始放箭保护他。里应外合下,高长恭成功解围金墉城,北周军队见攻城无望,丢弃大片营帐辎重退去,“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北周)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此战之后,高长恭入阵解围金墉城的事迹在军营传颂,将士们将其编成乐舞,演奏传唱,“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兰陵王入阵曲》虽然属于军队武乐,但因为形式多样,伴有吟唱和简单戏剧表演,风格悲壮浑厚、古朴悠扬,在宫廷和民间各自风靡,流传广泛。之后的《兰陵王入阵曲》,更是随着隋唐时代中日密切交流而声名远扬。《兰陵王入阵曲》远渡重洋后,为日本官僚贵族所喜爱,被视为正统的雅乐传承,承袭至今。

日本宫岛神社供奉的兰陵王雕像。来源/网络

兰陵之名,也逐渐随着文化的传播流传中外各地。

立下大功以后,高长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礼遇,反而受到自己的堂弟、北齐后主高纬的猜忌。

邙山之战后,北齐后主问高长恭:“你冲阵勇猛,万一发生意外该当如何?”

高长恭道:“国事就是家事,战场上不会想那么多啊!”

未曾想,高长恭出于公心的“国事即家事”却犯了忌讳,再加上他在军队中颇具影响力,又是已故文襄帝高澄之子,深为高纬所忌,最后被赐毒酒鸩杀。

在今天河北磁县的兰陵王墓,大门外两侧长联书映入眼帘:

凭吊当年名将,肝胆照河山,戍紫津玄塞,荒原野畴,邙山突围,西境御敌,定阳擒贼,怎奈无辜于天反遭鸩,一代柱国遗憾恨。

追忆昔日王勋,英风贯日月,为文韬武略,帅威臣廉,功高弗傲,富贵不淫,债契何讨,但有大德行地而称颂,千载兰陵享春秋。

兰陵王高长恭故去了,但与他和兰陵有关的故事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

《兰陵王入阵曲》在中唐时期,逐渐被娱乐化,成为“软舞”。唐玄宗李隆基因此定义《兰陵王入阵曲》“非正声”,并下诏禁演。

唐人遗落的乐曲,引得宋人争相寻觅。两宋时期,虽然还存在《兰陵王》的音乐,但原曲早已散佚无踪,宋人只能在遗留的曲谱基础上加以改编拟作,并冠以新的形式,也就是词牌名《兰陵王》。

王灼《碧鸡漫志》卷四中记录道:

“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遗声也。此曲声犯正官,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亦名大犯。”

宋人据旧曲制新声,王灼所说越调三段二十四拍者即是如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辛弃疾的《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系磬门前,荷蕢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兰陵王》曲调,越至后面声调越发激越,充满慷慨之情。《兰陵王·赋一丘一壑》中,辛弃疾在第三段中的表达虽然落魄失志,但不求闻达,甘心笑傲林泉,以退为乐,气势和风骨也与《兰陵王》的曲调暗合。

当时的人若是听到辛弃疾赋词后,不知会否思及兰陵王曾经意气风发、奋勇入阵的模样。

从武乐到词牌,一曲《兰陵王》贯穿数百年时光,把兰陵和兰陵王的故事化作声调,怎能不让人生出一梦千年之感。

兰陵的出圈并不仅于此,大名鼎鼎的冉闵封爵曾为兰陵公;奇书《金瓶梅》作者托以“兰陵笑笑生”之名……在时间的邅递中,兰陵既是地名,更是一个文化IP,伴随着无数与之结缘的名流古迹、文化礼乐,镌刻在了历史卷轴,也传入了千家万户。

“兰陵”与“枣庄”

近年来,有关兰陵改名为枣庄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引发了许多争议。事实上,枣庄虽然管辖了曾经的半个兰陵郡,不过从政区的沿革上,兰陵和枣庄并没有继承关系。

兰陵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最初由鲁国设立,兰陵之名出现在公元前319-前312年之间,最初在今天的兰陵镇。一度设置兰陵郡,隋大业初兰陵郡撤销后,改氶县置兰陵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又改回氶县,别置兰陵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兰陵县入氶县。而至金代又重新改氶县置兰陵县,兴定中为峄州治。元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入峄州。

第二阶段:1947年春,国民党军向山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共鲁南区党委、行署于卞庄设立新县治取名苍山县,并以泇河为界,河东划归苍山县,河西仍归峄县,兰陵旧址在泇河东部,也因此被划入苍山县内。

后来,国民党军队占领了赵镈县南半部兰陵地区。为开展敌后游击战,1948年2月,中共鲁南区党委决定恢复兰陵县,治所即今台儿庄地区,但存在时间十分短暂,1953年7月被撤销。

第三阶段:2014年苍山县改为兰陵县。

纵观历史上兰陵地区郡县的变迁,南北朝在丞(枣庄市峄城区)设立兰陵郡,采取郡治、县治分开的规划,管辖咫尺之遥的兰陵县。设置兰陵县时,或是县治在峄县(氶县),或是并入峄县(氶县),两者休戚与共。

随着近代以来的行政区划大改革,曾经的兰陵旧址缩小成中心地的一个镇,兰陵镇从峄县(氶县)中析置而出,被并入苍山县,一直到2014年,苍山县才改名为兰陵县。

岁月流转,今日的峄县(氶县)变为峄城区,隶属于枣庄市管辖。实际上,枣庄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城市,只是因为枣庄区划升格,昔日的峄县才会归于枣庄管辖。

最早的枣庄是一个村落,因枣树较多而得名枣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枣庄籍籍无名。后来,枣庄镇因为挖煤而逐渐兴起,1961年,山东省决定以枣庄镇为中心,在现枣庄市这片区域设立地级市。1976年,原来的枣庄镇则更名为市中区。

“枣庄”发展迅猛,从一个村庄聚落跃升为今日的地级市,管辖范围覆盖了原来大片的兰陵郡辖地,其中就包括了曾经兰陵镇的上级峄县(氶县),在所难免的,给人带来了枣庄是由兰陵改名而来的误会。

行政区划变了,传承的文化没变,兰陵旧日的印迹在枣庄身上烙下印迹。这座勃勃向上的年轻城市,也因此多了几分历史沉淀的浑厚磅礴。历史记住了兰陵,也同样记住了曾经血战台儿庄、铁道游击队的枣庄。

参考文献:

张勇:《古兰陵文化的深层内涵挖掘与创新开发》,临沂大学学报,2015年4月;

穆振昂:《兰陵地名的文化意蕴》,中国地名,2016年;

王文楚:《南兰陵郡与兰陵县》,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6月;

侯桂运,张述铮:《兰陵、兰陵酒辨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5卷第4期。

END

阅读:

狗狗医疗